亞維農是這次旅行的起點,但是停留的時間並不長。我們在中午過後抵達這裡,隔天便打算離開這兒。這半天主要是為了調整時差和恢復長途旅行後的疲勞,所以沒有太多的計畫,打算依著體能狀況隨興的走走。

簡單打理完午餐後,我們順著主要的大道cours Jean Jaurès往舊城中心前進。靠近城門這頭正在施工,到處都是圍籬和沙塵,我倆不由得加快腳步,除了在幾間沒訂到的旅館前稍微停下腳步觀察外,一路來到市政廳廣場。順著路標進入廣場後的小巷,遠遠地就可以看見人潮和半空中金光閃閃的聖母像。這裡就是亞維農最重要的景點教皇宮(Palais des Papes)和聖母院(Cathédral Notre Dame des Doms)。




踩著腳步前進,教皇宮越來越顯得壯麗,我們卻對是否要入內參觀躊躅起來了,深怕這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都耗在這個深宮大院裡。在猶豫中,不知不覺走向聖母院旁的花園,來到靠近隆河(Rhône)的一側城牆邊,燦爛的陽光加上豁然開朗的視野讓心情舒暢起來。遠遠地還可以看到亞維農另一個著名的景點,聖貝內澤橋(Pont St-Bénézet)。



聖貝內澤橋因為是法國民謠「在亞維農橋上」(Sur le Pomt d'Avognon)的場景而聞名。老實說,我對這首民謠一點都沒印象,所以原本並沒有把這座橋放在計畫裡。來到這裡後,反而因為它小巧的形象,反而決定從這開始輕鬆地參觀。

這座橋據說是聖貝內澤受到神的感召後,像村民募款而建成的。原本是木造結構,建造於西元1177到1185年之間,連結隆河的兩岸,於西元1350年左右改為石造,而後在西元1669年被洪水沖毀,只剩下現存的四個橋墩。



來到城牆外的入口處,可以看見斷橋的全貌和橋上小巧的聖貝內澤禮拜堂(所以如果只是要拍照,完全不用花錢)。這裡的門票已經包含了語音導覽,不管聽不聽都一樣價錢,而且又有中文導覽(不過是大陸腔再加上大陸用語 >_< ),所以雖然只想隨意看看,我們還是各拿了一台機器隨著導覽標誌開始參觀。不過橋樑雖小,但是語音卻很豐富,再加上一堆需要靠想像也容易恍神的,有關中世紀生活的描述,所以一趟下來也耗去不少時間。



這裡是橋和城門的連接處,為了安全和防衛的需求設有一個板橋,拉起來後一方面關起城門,一方面切斷橋樑的通行。



除了斷橋,還有一個種滿橄欖樹的小庭院。我們從城內往斷橋的途中就透過鐵門看到了這個清爽舒適的庭院,因而加強了買票參觀的意願。參觀完斷橋後,我們來到這個庭院稍作休息,艷麗的陽光穿過了橄欖樹的枝葉,變成了清新柔亮的光線,再加上徐徐的微風,一掃長途旅行的疲憊。

看完斷橋後還有一點時間,再加上買票時貪小便宜買了包含教皇宮的套票,所以還是回到教皇宮,希望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足夠來個精要的行程。

教皇宮是歐洲最大的歌德式宮廷,建於西元14世紀。教宗克雷蒙五世(Clement V) 因派系鬥爭離開羅馬後,選定亞維農為駐地。前後一共有7位教皇住在這裡,將原本的主教府邸擴建成豪華奢靡的教皇宮。



開始參觀教皇宮時已經接近傍晚,斜射的太陽在中庭製造出美麗而鮮明的光影。



來到另一個中庭旁,中央是青綠色的草皮,週圍是古拙的中世紀拱廊。時間早一點的時候這裡還提供餐飲,不過這時候已經收攤了。



室內如同Lonely Planet所描述的一樣,是一間又一間空蕩蕩的廳堂,必須用力想像才能跟上語音導覽的描述。除了空間的大小和高度外,很難體會當時的豪華與講究。



爬到教皇宮頂端大概是整個行程的最高潮。脫離陰鬱的室內,再度回到陽光下,在這兒可以眺望教皇宮前的廣場(Place du Palais)和亞維農舊城。此時,觀光的人潮開始退去,露天餐廳的服務生也開始整理桌椅,為晚餐做準備。



如果透過教皇宮十字架形的窗戶來觀察,又有另一種不同的趣味。



離開教皇宮後,我們延著教皇宮旁的小路繞出來,兩旁盡是古老的建築和古典的路燈,路上沒有任何車輛,有如置身在中古世紀的小巷。



繞回到教皇宮前的廣場時,金黃色的夕陽正好落在教皇宮上,把灰白的教皇宮變得金光閃閃,讓古拙的建築更顯尊貴。



廣場上的人潮幾乎完全退去,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幾個人。阿貓和老婆一邊沉浸在這份寧靜和最後的陽光中,一邊討論手邊的資料,準備去享用來法國後的第一個正式餐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